top of page
三號大樓背後 —— 策展人的話
《三號大樓 Terminal III》展覽後記
​藝術家及策展人 胡曉楠
DSC_0265.jpeg

(部分節錄於展覽故事集。)

每個在城市裡生活的人,畢生都在尋找以不同的方法讓自己的思緒與精神上可以逃離石屎森林,卻沒有多少人能完全脫離與城市的連接。

 

第一次策金工的展,對我來說是換一個媒介幫助藝術家說故事,當中的創作核心都是一樣。金銀器的溫度不一樣,它沒有繪畫的明確,也沒 有陶瓷的溫和,反之是冷冰冰的,卻能被賦予很確定的立場與輪廓。 離港不離港,想是每一個身處香港的青年人都有思考過這個問題,最初接觸到 Lydia 的作品時很驚喜,第一是被她極為細緻的手工驚艷到,其二是她的作品擁有明顯的自主性,作品像有靈魂一樣,當刻想起小時候渴望的居家模型玩具,但所背負的意義和重量卻截然不同,讓人有愛不釋手的感覺。

 

決定策展是我上年年中突如其來的決定。相信每一個香港長大的孩子都對這個地方有「可愛可恨」之處,我生於90年代,當中經歷過大起大落的潮流,由MSN到Yes!卡,或是曾經「周圍都係」的加洲紅,我對香港的感情是很深的。眼見曾經的潮流慢慢被忘記,曾膾炙人口的流行曲也變成只有零星幾人還記得 —— 想留住某一個記憶點,成為了我這次策展的起點。

 

小品與說故事

或是這個城市習慣把策展視作一個神聖而沉重的任務,在我看來算只是用體驗的方式講一個故事,沒有負擔地把所思所想展現。「小品」是我在過去常看不通的詞彙 —— 可輕率可精緻,不好把握。這一次我把小品作為目標,希望像睡前故事一樣短篇而省思。2022年中旬,突然想以城市為中心,策劃一個「圍繞城市故事」的展覽, 第一位便想起了Lydia。輕盈卻同時賦以沉重的背後意喻,強調以慢活步調去細味的細緻做工,可說是Lydia的「特色」,早期她對香港現存的公共休憩公園之研究作品(見文章《城市中的一休之景》),已可以看出她對於城市的匠心極具,更偏向以銀、混凝土、銅等其冰冷的材料創作,卻呈現出具人情味的溫度。這一次《三號大樓》,展現出藝術家對於作品與城市急速改變的「無可奈何」。

 

 

與 Lydia 合作很有趣的是,她是一位平面設計師,而我因之前為不同項目負責視覺部分,最近也開設了自己的設計工作室,希望「業餘地」幫助對那些對平面沒有太多觸覺的藝術家或單位們。展覽設計上,投放了更多的設計思維,讓視覺元素和體驗上可保持輕鬆和統一,整個體驗簡單俐落。其中必須要提及的,便是觀展路線以循環線的方式設計。展覽中的作品,藝術家都是以自身的經歷為主,以身邊好友的離港,將自己與人的關係記錄當中。最合適的,是以「陪伴」來總結這一次的展覽——我們把展覽以「循環線」的方式進行,後在導賞團是已表達過這個想法,每人在收拾行李時,大約都是在家中來來回回,不斷的左右出入收拾東西,就像我們陪伴著藝術家收拾著行裝,陪伴藝術家去回憶,陪伴藝術家去消化這一連串的不捨 —— 圍繞著展場中的作品’Begins/ Ends’。

DSC_0012.jpg
DSC_0046.jpg
DSC_0022.jpg
圖片來源:藝術家

踏進展覽,映入眼簾的作品便是行李箱,離開的最後一眼也是行李箱,圍繞著的也是微型行李箱作品’Begins/ Ends’。行李箱的隱喻很多,不會改變的是「離開 Leaving」這個意思,必須是從 A 點離開到 B 點,才會用上行李箱。過分使用、經過時日歷練,再昂貴的行李箱也有變舊、不勝負荷的一天,我們城市人的意志與精力正因時間而「不可逆」的深蝕。 我城移居數字攀升,離開前每人想再次回味的事物皆有不同,這次是以身邊不起眼而獨有的事物為首。 集中而寧靜,大約是今次展覽的重點,觀眾可以在這個安靜的空間中與藝術家有精神上的支持及連繫。這次展覽的語言或許過於直白,但比起聽不懂、 看不清的作品,或許簡單「調味」,更適合這個城市與「三號大樓」, 讓我們一同尋找共鳴。

IMG_0955.HEIC

展覽手記以traveler notebook尺寸設計,以及整個展覽的視覺呈現上,也是貫用了香港機場於2017年逐漸翻新及改用的字體「蒙納黑體」。在大部分的藝術展覽中,主視覺設計很多時候是與展覽本身的元素是分開的,未必有人會留意設計背後的小心思,某程度上更是無關痛癢。我認為若在視覺上多一點堅持,也可以在細節上多一點想法,希望比起隨便的選字及設計目的,更多一點細節,圍繞著「離境前」的暗喻。在過程中與Lydia多次「交戰」,她在設計上的堅持,配合我的「業餘」,多次磨合後也算做到合格 —— 縱使不是什麼很厲害的設計,也可以看看這次展覽背後的小心思。

Departures.jpg
香港機場更新用字。圖片來源:【香港機場指示牌大翻新 改字型、加新色】,https://www.hk01.com/article/82353?utm_source=01articlecopy&utm_medium=referral
Asset 208_3x-50.jpg
​文章來源, De Lounge
DSC_0192.JPG
DSC_0152.jpg
圖片來源:藝術家

Lydia的作品體積雖小,需觀者給予耐心去感受與細味,尋找作品與觀眾自己的內在連結,以微觀角度去重新思考城市與自己的關係。或讓我再一次引用展覽文案,這是藝術家投射自己對個人及城市的念想,把個人顏色及時間填補,反思身處兩地的遭遇及環境雖未必相同,仍希望透過物品喚醒及填補對城市的重要回憶與空白,撰寫成為人生中必須有的「雜項事記」—— 作為給予每一位準備前往「三號客運大樓」的心藥。

197C2D67-44F6-4B35-AAEA-4C7646767AB7.JPG
《三號大樓 Terminal III》,策展人導賞團,12/2/2023。圖片來源:藝術家
199EC077-8D77-48D6-9413-04030C573F53.JPG
《三號大樓 Terminal III》,藝術家導賞團,11/2/2023。圖片來源:藝術家
​文章來源, De Lounge
bottom of page